在 Web3 的世界里,算法抽象画发展成庞大产业这一情况很是引人关注。一张由算法生成的图片能够卖到很高的价格,这里面既有无尽的机遇,又有许多疑问。比如,那高昂售价的背后,到底是泡沫,还是真正的价值,这是很值得去探寻的。
算法抽象画的产业规模
算法抽象画发展成为庞大产业是一种新颖的状况。当网络发展至 Web3 阶段,特定的算法绘图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比如,一些由算法形成的图片能够在市场上以 100ETH 的价格售出,换算成人民币高达 91 万元。这背后反映出在特定的技术和网络环境下,艺术创作与销售呈现出了新的走向。在这方面,众多的项目纷纷出现,QQL 就是其中提供算法绘图服务的典型代表。
这一产业的发展促使出现了更多类别的相关商业服务。例如有专门的发行平台用于销售这些算法画作品,这样就使得更多人群有机会参与到这个新兴领域当中。参与者涵盖了不同身份的人,其中有算法艺术家,还有普通的非专业用户。
QQL项目的运作方式
QQL 这个项目,能够通过官网生成图片。它的运作方式有独特之处,它的 Mint Pass NFT 就像是预售卡。其中 QQL Mint Pass 只发行了 999 枚,99 枚被项目方留存下来,其余的参与荷兰式拍卖。这种拍卖形式在数量上是有限定的。并且最终是以 14 以太币的价格拍卖出去的。
项目有其自身的一套生态逻辑。对于用户而言,在这种模式下,收藏者能够获得获利机会,无论是通过售卖 Pass 卡,还是对铸造后的算法作品进行操作。与此同时,艺术家也可以收取著作权收益,在这里,对艺术家创作的称呼不再是传统的方式,而是称作“迭代”创作。
荷兰拍模式在NFT发行中的应用
荷兰式拍卖进入到 NFT 发行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常理来说,荷兰拍适合保质期短的商品。然而,NFT 是数字资产,理论上是永久存在于区块链的,却采用了这种模式。实际上,早期的区块链项目在发行通证或者 NFT 时,方式是多样的,有固定价格出售、竞价拍卖等。但是,当人气火爆时,抢购情况会引发以太坊拥堵。比如,加密猫在 2017 年火爆的时候,交易就很多,而以太坊拥堵问题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因此,荷兰拍这种能够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商品全部卖出的模式就更受青睐了。
不同的项目都在运用这种模式。例如 Departed 项目就采用了荷兰拍这种方式。这表明在对 NFT 进行发行处理时,荷兰拍模式具备其独特的优势。
Art Blocks的品控与创作门槛降低
Art Blocks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存在三个上架区。其中,最为严格的是 Curated 区,在这个区的作品需要先经过策展委员会的审核以及相应算法的审核后才能够上架。这种严格的审核机制是保证作品质量的一种方式。
同时 Art Blocks 和 QQL 项目在艺术创作意义方面较为相近。这两个项目都使得艺术创作的门槛得以降低。在这些项目中,非专业用户能够参与其中,这与传统的艺术创作有很大的不同。在 Art Blocks 中,作品是根据哈希值生成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在 QQL 里,非专业用户的贡献更大,更接近于创作者的角色。
算法作画与NFT的结合意义
算法作画早就已经存在了,不过与 NFT 结合之后便产生了新的意义。NFT 首先为算法作品提供了价格发现的市场机制。这些算法作品进入 NFT 体系后,在虚拟市场中便有了不同的价值。从之前的一元化艺术评价体系转变为在 NFT 体系中的多元衡量。其中,版税比例、发行价等都由艺术家自行定义。这从根本上对算法艺术的销售与盈利模式进行了改变。
价格背后的价值疑问
算法抽象画作的高价格令人疑惑。在市场中能看到一些算法画作价格极高,像前面提到的那幅折合人民币 91 万元的算法绘图。究竟是市场炒作导致的金融泡沫,还是其内在价值真的被发现,目前大家都难以确定。这种疑问或许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答。或许得随着这个产业的发展,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知晓其背后的价值意义。
你对 Web3 世界中算法抽象画产业的未来发展持何种态度?希望你能留言进行评论。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可不要忘记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