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时间差异
Libra币在2019年被提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从2014年便开始设计。这个时间差表明中国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早有安排。并且有长远的规划。中国率先进入该研究领域。经过多年积累。DCEP有了深厚的技术沉淀。也有了理论支撑。
这种研究时间更早。这给了中国充足时间。中国利用这些时间完善DCEP。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中国在数字货币理论方面有了扎实基础。中国在数字货币技术等多方面有了扎实基础。这为DCEP成为成熟稳定的数字货币奠定了基石。
移动支付经验
2004年,国内诞生了支付宝。到2019年,它已给世界带来巨大改变。2014年,美国上线了Apple Pay。2015年,韩国才上线三星pay。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积累了大量经验,拥有领先技术,为DCEP奠定了基础
我国有着长久的移动支付实践。在支付场景打造方面有了成熟模式。在用户习惯培养方面有了成熟模式。在风险防控等方面有了成熟模式。这些宝贵经验能无缝嫁接到DCEP流通中。能保证DCEP在市场推广时有良好基础。能加快DCEP的普及速度。
国际人士表态
7月17日,Libra币负责人马库斯在发行听证会上表示,如果美国不带头进行数字货币创新,那么中国会这么做。但事实上,中国在2014年就已经在科技金融领域展开创新。到如今,中国在数字货币以及移动支付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马库斯的话从侧面体现出国际对中国数字货币发展予以关注。中国开启数字货币研究比美国早。并且已经有了大量成果。这使得国际认识到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具备巨大潜力和竞争力。
假设情形对比
假设Libra币得到美国全力支持,由美国企业管理,信用背书储备货币中没有人民币且超过半数是美元,在这种情况下,DCEP会迅速上线。DCEP加速推出能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抢占“新世界货币”的制高点。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DCEP会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凭借自身优势吸引更多国家使用。打破现有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支付方式变革
过去我国个人支付主要依靠纸币、储蓄卡、信用卡。移动支付能让资金往来信息沉淀成为信用数据。移动支付还能推动企业业态创新。移动支付会使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如今,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者购物变得更加便捷。移动支付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凭借信用数据能开展更多创新业务。比如共享经济模式就是基于此发展起来的。这让经济活动变得更灵活高效。
清结算网络趋势
企业在国际贸易外汇结算时会面临货币支付的选择。当前,基于SWIFT和CHIPS系统没有前途。在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的驱动之下,构建新的清结算网络成为多国的共识。这对人民币的流通以及国际化是有利的。
传统结算系统有问题。一是效率低,二是存在安全隐患。新清结算网络能降低交易对账户的依赖程度。还能提高结算效率。中国大力发展DCEP。这有助于构建新体系。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可提升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大家觉得DCEP未来有多大可能性成为“新世界货币”?要是觉得挺好就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