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凸显支付价值
疫情到来,现金支付或许会带来病毒传播的风险。在抗击疫情期间,我国现有的支付系统体现出“支付为民”的价值,电子支付体系成为阻挡病毒传播的重要力量。比如2003年“非典”时期,央行加强了银行卡宣传,提高了居民使用电子结算的意识,此次疫情也是这样,成熟的电子支付起到了极大作用。
电子支付为各类线上线下服务提供了支持,它极大地降低了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于人群集聚和现金使用而加剧疫情传播造成的。居民借助电子支付,能够完成购物、缴费等操作,减少了外出接触以及现金交易,在疫情防控中,它是实实在在的利器。
电子支付宣传作用
电子支付渠道可用于交易,它还是加强疫病防治宣传的重要途径,支付机构依靠自身业务平台和客户通道,向众多用户宣传疫病防治措施,这展现出电子支付在特殊时期的多元价值。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打开支付应用,能看到防疫小贴士等内容,这使得防疫信息得到更广泛传播,支付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借助电子支付的便利性,让防疫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提高了公众的防疫意识。
支持行业风险防控
在疫情防控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采用远程视频、电话等方式办理商户准入审核,非银行支付机构也采用远程视频、电话等方式办理商户准入审核,它们还通过交易监测强化风险防控,采用远程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日常巡检,这保障了支付业务的正常开展,降低了人员接触。
这样做保证了支付行业在疫情期间能够稳定运转,防止了传统审核方式或许会引发的人员聚集风险。借助先进的技术方法,达成了业务的高效处理以及风险管控,给支付体系的安全稳定给予了有力的保障。
电子支付设施基础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电子支付成了重要工具,这得益于我国条码支付等电子支付基础设施实现了规模化便利化应用,这些设施为电子支付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条码支付设备在大街小巷到处都有,这使得消费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电子支付。不管是商超,还是农贸市场,又或者是路边小店,全都支持扫码支付。这种支付方式非常便捷,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法定数字货币意义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发行意义重大,它能缓解社会对私人部门支付服务的依赖,能提高信息透明度,能更好地监控资金在全社会支付体系中的流动,还能强化金融监管,而私人电子支付只是法定货币的有效补充。
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支付领域变得多元化,法定数字货币出现了,它能够规范市场秩序。比如说,借助监控资金流向,能够更好地打击洗钱等金融犯罪活动,进而保障金融安全。
推广法定数字货币
央行应该审时度势,加快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试点推广工作。要利用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市场出现的发展机遇,在特定领域、特定场景开展应用试验,进行技术迭代。
尽快推出软件类的电子钱包,鼓励居民去注册使用,通过多种渠道来普及法定数字货币DC/EP以及电子钱包的相关知识,以此提高居民的使用意识,降低疫情防控期间小额现金的需求。对于企业,鼓励它们在特定场景利用电子钱包技术开展资金在线收付,用来替代传统大额现金交易。
央行在推广法定数字货币,大家认为在实际应用里还可能碰到哪些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也欢迎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