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泰龙的坚持
好莱坞中,创作与利益的争夺时常上演。有家公司曾愿以36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史泰龙的《洛奇》剧本,却提出条件,即史泰龙不得出演主角。史泰龙断然拒绝,因为他不愿放弃主演的机会。最终,电影公司让步,将价格提升至100万美元,允许他独立制作整部电影。这种坚持不仅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演技,还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卡梅隆的策略
詹姆斯·卡梅隆在剧本交易方面持有独特见解。他卖出《终结者》剧本时仅索要一美元,前提是必须亲自执导。这部投资达1500万美元的电影,其剧本费用仅占预算的1.66%。九年之后,他的《特工狂花》剧本以400万的价格成交,而该电影的总预算增至6500万,剧本费用所占比例上升至6.25%。他放弃了部分权益,换得了执导的机会,进而实现了心中的创作理想。
编剧的收入
编剧的收入各有差异。《安妮:纽约奇缘》的总预算高达7775万美元,其中剧本和版权部分占了10.7%。若电影通过DVD等途径发行,编剧还能获得额外收入。以派蒂·杰金斯为例,她在《神奇女侠》初期的收入是100万,这属于中等水平。编剧的收入受电影成本、发行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
导演的丰厚回报
知名导演在好莱坞收入颇丰。彼得·杰克逊凭借执导《指环王》赚得2000万酬劳,并且享有票房的20%分成,这一待遇在《金刚》中同样适用。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敦刻尔克》和《星际穿越》中同样获得2000万的酬劳,且分得票房的20%收益。凭借出色的才华和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他们收获了丰厚的收益。
制片人的收入差异
好莱坞制片人的薪资差距很大。在制片厂,制片人的平均年薪约为75万,而新人的年薪大概在25万上下。《死侍》的出品人西蒙·金伯格,从一部投资达5800万的影片中获得了200万的收益,这相当于总投资的3.5%。电影上映后,票房分红又给他带来了3800万。那些知名制片人,主要依靠票房分账,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
演员片酬的变迁
演员的片酬常常会有所不同。1962年,马龙·白兰度在《叛舰喋血记》中的收入高达100万。伊丽莎白·泰勒凭借《埃及艳后》一剧,成为了首位收入突破百万的女演员。在《安妮:纽约奇缘》中,演员们的片酬达到了1725万,这一数字占到了电影总预算的22%。因为明星演员的知名度和人气极高,他们的收入往往相当丰厚。
电影公司对票房高低的电影处理方式不同。热门影片在推广上花费较多,而票房不佳的影片则削减广告费用,有时甚至选择在电影市场相对冷清的1月或2月上映。一般来说,如果电影票房是制作成本的两倍以上,就能算作盈利。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好莱坞,无论是创作者、制片人还是演员,在商业交易中都有自己的策略和竞争手段。大家是否思考过,好莱坞这种电影交易模式,对电影制作来说,利弊究竟哪个更胜一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