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地位初显
昔日,小米的市场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它占据了第三的位置,全球来看则是第四,年销量达到了1.2亿部。让人惊讶的是,这1.2亿部手机并非小米自产,而是完全依赖代工厂。即便如此,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仍旧迅速站稳了脚跟。
2019年左右,手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众多品牌争相抢占市场份额。小米凭借其独特的性价比策略和营销手段,即便没有自建工厂,也能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用户,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首座工厂意义非凡
2020年,小米迈出了新的步伐,推出了小米10系列。雷军称赞它是小米十周年的梦幻之作,也是小米进军高端市场的初次尝试。同年,小米的亦庄智能工厂正式亮相,成为小米首个自建的工厂。对于自诩为“互联网公司”的小米来说,这标志着重要的突破。
该工厂目标明确,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小米最新款、最顶尖的手机。其智能化程度极高,小米称之为“无人化工厂”。这里每分钟可自动生产出60部手机,年产量突破百万台。这一成就标志着小米正式进军高端制造业。
汽车行业的必然选择
自1992年起,苹果公司结束了自建工厂的生产,转而委托其他企业制造产品。尽管如此,在行业的高端部分,苹果的产品依旧占据领先地位。不过,电子产品的代工与汽车产品的代工有着不同之处。以富士康为例,尽管它在2021年宣布涉足汽车代工领域,但至今仍未接到主流汽车制造商的代工订单。
小米立志在2025到2030年期间进入全球汽车行业的前五名。考虑到现在的行业情况,小米汽车的发展策略中,打造自己的工厂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控制了生产过程,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进而能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稳固地位。
家电工厂的需求驱动
小米在武汉新增了一家自建工厂,专攻智能家电制造。这座工厂自2022年11月26日起动工,预计到2026年将实现大规模生产。这是小米开设的首个智能家电制造基地。近期,小米的家电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产品定位也在不断提升。
卢伟冰,小米集团的合伙人同时也是总裁,他曾提到家电行业的创新不足。他认为,该行业的商业模式仍有提高效率的空间。随着小米业务的不断扩张,对自家工厂的需求日益增长。自行建立工厂,小米便能在家电领域更高效地管理和控制产品和市场。
模式转变的原因
三星、OPPO、vivo在研发智能产品前就建立了自己的制造基地,苹果和华为则主要采用代工方式。相比之下,小米的做法与众不同。起初,小米选择了轻资产策略,通过代工快速且低成本地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比如,在智能手机初期,代工生产让小米能将更多资源用于技术研发和品牌推广。
小米紧接着全力开拓高端市场,对产品的品质和设计精细度有了更高期待,但第三方代工厂似乎难以完全达到这些期望。2019年,小米的财务总监周受资指出,打造自家的工厂对于实现制造流程的先进性和智能化至关重要,这对于提高未来的生产效率极为关键。
制造崛起的生动范本
小米公司成立之初并未涉足硬件制造。但近五年来,小米在智能手机、电动汽车、智能家电三大领域建起了四座工厂。这一系列动作让小米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工厂建设上形成了完整闭环。
小米已从网络公司转变为制造领域的佼佼者,这一转变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在制造业的强劲势头中,小米只是众多转型企业中的一员,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企业效仿,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这一过程见证了企业模式的变革和进步。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小米自建工厂能否帮助它在多个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欢迎留言交流,别忘了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