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面临手机市场困境,转而加大力度布局AIoT领域,与小米等行业领军企业正面较量。从硬件产品到整个生态系统,双方的竞争既激烈又颇具看点。究竟谁能在这股潮流中崭露头角?我们不妨共同深入探讨。
进军AIoT赛道缘由
华为和小米曾把手机业务当作主要的经济来源。但华为手机业务增长受限后,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增长策略。AIoT领域呈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涵盖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华为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基础,希望在这一领域找到新的增长点;小米也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希望巩固其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地位。于是,两家公司都在AIoT领域增加了投资。
早期市场布局对比
华为和小米在物联网领域的战略部署几乎同时展开。大约在2014年,它们先后发布了各自的硬件设备。华为在年初的CES展会上展示了荣耀手环,而小米则是在同年7月发布了小米手环。尽管小米手环以199元的价格迅速赢得了市场份额,但它主要针对的是中低端市场。从2018年开始,小米在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份额稳居首位,全球排名也跻身前三。
可穿戴设备竞争态势
小米初期实行的低成本战术对华为造成了一定冲击,使得华为在国内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市场份额出现下降。但到了2020年,情况发生了改变,华为在第四季度成功超过了小米。尽管华为在国内市场一度不敌小米,在国际舞台上也未能与苹果和三星抗衡,但依靠自身研发实力和产品迭代,华为逐步缩小了与对手的差距,并最终实现了赶超。
智能家居设备角逐情况
小米早早地开始在智能电视领域布局,2013年就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智能电视,与乐视展开激烈竞争,从而稳固了其在市场的地位。之后,华为也加入了这场竞争,2021年上半年发布了智慧屏X65,年底又推出了智慧屏S系列的六款新产品。同时,华为还首次推出了鸿蒙OS 2.0操作系统,针对年轻用户提出了“常用常新”的口号,打破了传统软硬件升级的限制。
IoT生态建设比拼
小米和华为在物联网领域的投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智能家居市场的根基。卢伟冰在今年二月声明,小米将把资源重点用于全屋智能的推进,并让消费者在小米之家即可享受到这项服务。华为则是从鸿蒙OS操作系统起步,逐步推广智慧屏及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两家公司都期望控制更多设备的接口,达成设备间的无障碍连接。
车联网潜在合作可能
车联网在AIoT竞争中备受瞩目。华为和小米在这个领域或许有合作的空间。车联网技术颇为复杂,单打独斗难以快速进展。而且,两家公司都渴望在车联网市场分得一杯羹。若能携手,整合资源,加快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双方都有望实现互利共赢。
华为与小米在AIoT战场上竞争相当激烈。关于他们谁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我很好奇大家的看法。欢迎留下评论,点个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