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巴哈马推出了全球首个数字货币“沙元”,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近期,它遇到了一些麻烦。首先,身份验证不够严格,其次,流通性较差。这些问题背后必有深刻原因,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巴哈马沙元现状
巴哈马的“沙元”已经发行超过一年。它面向四十多万居民使用,基于二级数字钱包系统。身份验证要求不高,但从安全角度考虑,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它的流通性较差,民众难以迅速接受这种新型支付手段。这种状况对其在巴哈马经济体系中的进一步推广产生了不利影响。
举例来说,在巴哈马,不少小店的老板们都说,用“沙元”来结账的顾客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习惯了用传统方式支付,对于这种新的数字货币支付方式并不了解。
沙元低流通性原因
巴哈马的“沙元”试点项目推进得较为急促,这导致流通性不足。试点时间仅有11个月,这样的时长显然不利于公众的接受。而且,试点范围有限,特别是一些偏远岛屿的推广力度不够。
在巴哈马的首都拿骚,不少年轻人对“沙元”的使用方法尚不熟悉。而对于众多老年人而言,这几乎是个全新的概念。这种情况使得“沙元”难以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开来。
洗钱逃税风险
巴哈马被誉为避税胜地,但资金安全体系尚不健全。因此,“沙元”有可能变成洗钱和逃税的新途径。这种情况构成了一个严重的潜在威胁。
例如,某些离岸企业可能利用“沙元”途径将非法资金洗白。国际反洗钱机构对巴哈马的“沙元”相关风险表达了忧虑,并持续紧密跟踪其资金流动情况。
其他国家情况对比
柬埔寨的“巴孔”计划旨在增强金融的普及度,此计划与巴哈马的某些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两者相似的是,它们的货币都与美元紧密相连,并且都需努力提升本国货币的法定地位。
柬埔寨民众普遍不习惯使用银行账户,却对手机应用得心应手。这种情况与巴哈马存在差异,也使得各国在推行数字货币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运营架构探索
多数中央银行实行了双轨制运营模式以防止金融脱媒现象。例如,他们指派商业银行作为执行机构。欧洲央行正在研究账户集中与分散两种模式,并将分布式账本技术(DLT)视为概念验证的第二阶段研究重点。
法国和德国的央行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在双轨运营体系中更有效地采纳欧洲央行的思路,以保证在本国顺利推进数字货币的稳定实施。
新技术的应用趋势
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央行尚未明确CBDC的发行日程,不过它们正在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这一现象显示出全球范围内,对于数字货币和新兴技术融合使用的趋势日益明显。
新加坡金管局正在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融入CBDC的进一步发展。这一举措显示出新技术在CBDC的发展过程中将占据愈发关键的地位。
最后,我想请教各位,关于这些小规模经济体率先推出数字货币的尝试,大家认为这更多是机遇还是潜在的风险?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和评论。